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45
国家一级要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约80件、命名恐龙新种的方式标本42件、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的标本13件……国内以恐龙化石为收藏展示特点的标本馆、博物馆纷纷打开库房,一大批科研价值极高、从未走出探索单位的珍贵标本,来到上海与观众见面。
“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今天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幕,5月31日起对公众开通。本次大展汇聚了全国12家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的118件象征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用中国恐龙珍品标本讲述整个恐龙家族的生存演化传说,和中国三代恐龙探索者的科学发觉和探索传说。
若是说底层是凝固地球演化的史诗,恐龙就是中生代最壮丽的诗行。全球已发觉的恐龙约1000多种,中国恐龙超350种,位居全球第一。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轴荟萃众多化石珍品,展开一场跨越亿年的壮丽远征。
走进展厅,就能看到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它是第一类由中国人发觉、挖掘、探索、命名、装架并展出的恐龙。电影《无问西东》中也讲述了杨钟健先生在战火纷飞中将禄丰龙带回西南联大,为学生授课的画面。它长期深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探索所的标本馆内。这次中国恐龙大展,是它31年来第一次走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古动物馆对公众展出。
永川龙是中国巨型兽脚类恐龙的象征,有上游永川龙、和平永川龙和巨型永川龙三个物种。莅临本次大展的是重庆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游永川龙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平永川龙。“永川龙不只个体巨大,而且化石保存很完整,是亚洲迄今发觉的保存最完整的巨型肉食性恐龙,极大地转变了中国恐龙的全体面貌,所以发觉时引起了轰动。”
还记得自博馆里老是带给人惊吓的窃蛋龙模型吗?这次来了个“大家伙”——体长8米、身高5.5米的二连窃蛋龙。二连窃蛋龙拥有大量似鸟特性,这说明在向鸟类演化的历程中,不同恐龙类群的特性演化方式和潜在的发育制度是不同的,这更提高了鸟类起源的复杂性。
许氏禄丰龙、赫氏近鸟龙、长臂混元龙、太白华阳龙、凌源中华鸟龙……恐龙命名里藏着发觉人、发觉地、发觉情形等各类情报密码,有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某人、有的命名也颇为搞笑。
许氏禄丰龙由中国第一代古脊椎动物学家卞美年、杨钟健等人于1938年在考察云南禄丰地层时发觉,禄丰即为发觉地。那为什么不叫杨氏禄丰龙呢?原本,许氏是为了纪念杨钟健在德国留学时的导师许耐教授。
难逃泥潭龙?看到玻璃展柜上名牌的游客难免发出疑问。上海技术馆自然史探索中心探索员何鑫介绍,这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觉的一类草食性恐龙,身形瘦小。发觉它们的化石呈现出它们陷入大型恐龙踩出的脚印泥潭溺亡的情形,所以得名。这只“深陷泥潭”的恐龙为古生物学家给予许多发觉,比如它们惟有4根手指,第五指(小拇指)早已不见。
太白华阳龙的“太白”自然是为纪念诗仙李白,赫氏近鸟龙的“赫氏”是为纪念和达芬奇齐名的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他是最早提议鸟或许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人,徐徐多的恐龙化石证明了这一点。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全球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去年底,倪闽景带队拜访这家博物馆,借到了20多件精品,包含体长22米的合川马门溪龙和体长20米的天府峨眉龙。它们都属于蜥脚类恐龙,是这类恐龙巨型化进步的重要象征。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陆续推出多项配套举动,持续挖掘展览深度,提升公众参加度。展览将尤其设立“内蒙周”“自贡周”“禄丰周”等省市主旨周,集中展示各地象征性恐龙标本与地域文明,打造“恐龙+文明”的融合经历。展览还将举办“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古生物学与博物馆范畴权威行家,共同沟通最新探索效果及恐龙科普。面向青少年群体,展览同步推出“绿螺讲堂”与系列科学教育工作坊,呈现融合科学性、文明性与互动性的科普展览。此外,展览期间还将推出“科创校长地段站”恐龙专场举动,并依托上海自然博物馆影院持续开展“恐龙主旨4D电影展映”,经由多元种类延伸展览内涵,进一步丰富观众经历、扩展科学传播效果力,为恐龙迷和大众奉献一道中国恐龙科普大餐。
男生女生破界探索:探寻男女生之间深层次的互动与交流的相关文章